2020年6月12日星期五

第一乐章《尘世苦难的饮酒歌》,源自李白《悲歌行》的上半段。
悲来乎 悲来乎
主人有酒且莫斟
听我一曲悲来吟
悲来不吟还不笑
天下无人知我心
君有数斗酒
我有三尺琴
琴鸣酒乐两相得
一杯不啻千钧金
悲来乎 悲来乎
天虽长
地虽久
金玉满堂应不守
富贵百年能几何
死生一度人皆有
孤猿坐啼坟上月
且须一尽悲中酒
第二乐章《寒秋孤影》,源自钱起《效古秋夜长》的前四句。
秋汉飞玉霜
北风扫荷香
含情纺织孤灯尽
拭泪相思寒漏长
第三乐章《青春》。有关这一乐章的歌词的出处,专业人士一直争论不休,至今仍无定论。兹将德文原歌词的中文翻译录于此,很容易看出其浓郁的中国古诗的意境。
白瓷青亭伫在小池塘上
翠色拱桥如虎背
弓踞在亭岸之间
亭阁中有一群好友相聚
鲜著玉戴,肆酒喧哗
有的笔颂抑扬。
他们的罗袖高挽
丝冠挣脱了礼缚
盘上他们的颈领。
池面宁澈如镜
清晰灼映着
池畔亭间的一景一物。
也倒映着
白瓷青亭中的欢腾喧嚣
翠色拱桥的倒影
如一弯明月;朋友们
依旧鲜著玉戴,肆酒喧哗。
第四乐章《美人》,源自李白《采莲曲》。
若耶溪傍采莲女
笑隔荷花共人语
日照新妆水底月
风飘香袖空中举
岸上谁家游冶郎
三三五五映垂杨
紫骝嘶入落花去
见此踟蹰空断肠
第五乐章《春天里的醉汉》,源自李白《春日醉起言志》。
处世若大梦
胡为劳其生
所以终日醉
颓然卧前楹
觉来眄庭前
一鸟花间鸣
借问此何时
春风语流莺
感之欲叹息
对酒还自倾
浩歌待明月
曲尽已忘情
第六乐章《告别》,是孟浩然《宿业师山房待丁大不至》和王维《送别》二诗拚合而成。
孟浩然:
夕阳度西岭
群壑倏已暝
松月生夜凉
风泉满清听
樵人归欲尽
烟鸟栖初定
之子期宿来
孤琴候萝径
王维:
下马饮君酒
问君何所之
君言不得意
归卧南山陲
但去莫复问
白云无尽时
读了《大地之歌》据之所出的中文原诗,不难想见马勒的创作初心,和这部作品的真正意义。歌词的主要内容,都是在描写那些饮酒,游戏,观景,情思的的生活画面,情趣交映,栩栩如生。然而这些人类生活的普通场景,却被包络在“大地之歌”这样博大的哲学理念之中,说明在马勒心中,大地和世间万物是在一个层次上的。永恒的大地,是由愉快着,悲伤着,醒的,醉的,渺小的人们构成,而这些渺小的人们,他们的欲念,他们的笑意愁容,又融入大地中,并获得了永恒。预知了自己将不久于人世的马勒,像是在借这部作品向世人道别,他想告诉人们,自己对这个世界的理解,告诉人们,什么是在这个世界上最值得他留念和歌颂的,那就是他曽经历过的,人们正在经历的,生命的活力、青春的美丽,与这个大地相伴的欢乐与愁苦。
实际上,我们读到以上这些诗(除了第三乐章之外)的感觉,与马勒从《中国笛》中对这些诗的感觉是不完全相同的,这是中文原诗与翻译诗之间的差别。下面拿第二乐章《寒秋孤影》作例子,试析中国古诗与一般西方诗在感觉上的不同。
原诗:
秋汉飞玉霜
北风扫荷香
含情纺织孤灯尽
拭泪相思寒漏长
译诗:
秋日蓝雾遍湖上, (秋汉飞玉霜)
草地处处铺满白霜,
犹如画家玉屑四洒,
在娇嫩的花丛上。
花香渐消散, (北风扫荷香)
冷风弯折幼茎,
凋谢的金瓣,
来自荷花随水飘流。
我心疲倦, (含情纺织孤灯尽)
小灯已灭,
催我入睡。
我来了,亲爱的安息之地,
对,给我平安,
我正需要安慰。
我孤独哭泣, (拭泪相思寒漏长)
秋天在我的心中存留太久,
爱的阳光,难道你不会再照耀,
不会再温暖地晒干
我苦涩的眼泪?

长亭外,古道边,芳草碧连天。
晚风拂柳笛声残,夕阳山外山。
天之涯,地之角,知交半零落;
一杯浊酒尽余欢,今宵别梦寒。

没有评论: